OI大讲堂 | 双磷酸盐(上)
OI大讲堂 OI大讲堂
如果双膦酸盐治疗后骨硬度增加,那么更大的力才会导致骨折,这样骨折的次数就会减少,但万一骨折就会更严重,也许愈合很慢。
治疗的最佳时长因人而异,取决于病人的年龄、成骨不全症类型、治疗开始的年龄以及对治疗的反应(包括临床、生化及骨密度改变情况)。
双膦酸盐和其他药物被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会对四肢的长骨和椎骨有不同的作用。
聊完成骨不全的情感和生活,
我们再说说药物治疗
令病友和家长们“又爱又怕”的双磷酸盐
到底有没有用?多大用?用多少?
科研情况又是如何?
别着急,一起来看今天的大讲堂吧!
双磷酸盐(上)
该报告是为了能够正确看待所有研究和临床数据,在勘察该条目时,找出一些尚存争议之处,并对仍未得出答案的问题进行简述。这次更新的内容,都经过了美国成骨不全症基金会医疗顾问委员会中每位成员细致且全面的审查。
(信息更新来源于美国成骨不全症基金会的医学顾问委员会)
(“双磷酸盐药物使用”的最新共识文章预览文末)
关于双膦酸盐用于治疗成骨不全的更新
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一类叫做双膦酸盐的药物,在研究中被发现可用于治疗患有成骨不全症的婴儿、儿童和成人。部分这类药物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的佩吉特氏骨病、骨质疏松症或其它疾病,但并未批准用于成骨不全症患者。
在世界范围内,使用双膦酸盐疗法治疗成骨不全症的尝试在不断增多,但对每一个成骨不全症患者而言,持续密切地观察情况,了解该疗法的相关知识,以及认真评估其效果仍然非常重要。
在北美,成骨不全症患者使用的双膦酸盐药物包括静脉滴注用的帕米磷酸二钠(阿可达®)与唑来膦酸(密固达®);片剂的阿伦磷酸钠(福善美®)和利塞膦酸钠(Acetonel®)。因为成骨不全症的临床试验大多都没有对照(对照试验是医学研究中最严谨、最为规范的试验),并且招募的成骨不全症患者人数较少,现有的研究报告包括一些重要信息,但还不能认为是最终结论。
在大多数对成骨不全症患者的研究中,双膦酸盐会对提升骨密度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双重活度X光吸光测定法DXA来测定)。但需要注意长期用药可能带来提升骨硬程度和骨脆度的副作用。
对于儿童而言,该药物对较严重的成骨不全症患者 (III型和IV型)骨密度提升水平会高于轻症患者(I型),但每个儿童的提升水平会有所差别。甚至对看似拥有健康骨骼的人,给予高水平的双膦酸盐和延长治疗时间都有可能提升骨脆度。
如果双膦酸盐治疗后骨硬度增加,那么更大的力才会导致骨折,这样骨折的次数就会减少,但万一骨折就会更严重,也许愈合很慢。如果过量使用双膦酸盐,骨骼脆性增加,那么比治疗前更小的力也会导致再次骨折。这些方面的顾虑还在测试中。
无对照组的双膦酸盐治疗研究报道,病人对行走或其他形式运动的耐力和信心都有所增强。增加活动量本身可以增加骨密度,但也可能增加跌倒导致骨折等风险。因此,双膦酸盐在骨折率方面的作用难以简单评估。
治疗时长
世界各地都有对双膦酸盐治疗应该何时停止或暂停的研究。治疗的最佳时长因人而异,取决于病人的年龄、成骨不全症类型、治疗开始的年龄以及对治疗的反应(包括临床、生化及骨密度改变情况)。
目前,很多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认为,经过2-3年,最长不超过5年的治疗,双膦酸盐治疗可以达到全部疗效。有些成骨不全症患者在结束治疗后两年,仍能保持骨密度,但没有足够证据可以将其作为通用的医疗建议。研究者认为贯穿整个儿童期的治疗可能并不必需,也不一定有益。有些讨论是关于暂停双膦酸盐治疗(“药物假期”),如果骨密度降低导致骨折风险增加,则应恢复治疗。很明显,医生在治疗中止时仍需要继续监测所有患者的情况。
双膦酸盐会在骨骼中停留很多年,随着时间推移,药物累积的风险会导致有害的副作用,比如异常骨形成、骨密度过高、增加骨硬度或骨脆度。我们已经在成骨不全症小鼠模型中发现了这些大剂量长期使用双膦酸盐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剂量
用药剂量往往由病人的年龄和体重计算出,目前医学界对于儿童用药剂量还没有达成一致。“蒙特利尔方案” (Montreal Protocol) 提供了一个常用于儿童的帕米磷酸二钠用药剂量;同时,其他研究在检验更高或更低的剂量,以及不同的用药间隔时间。
每年累积的双膦酸盐用量应该仔细记录,以避免双膦酸盐在骨骼中累积到一个可能导致副作用的较高水平。
双膦酸盐对于骨骼的作用
还有一些研究在检验双膦酸盐如何影响成骨不全群体的某些特定的骨,比如股骨和脊椎。双膦酸盐和其他药物被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会对四肢的长骨和椎骨有不同的作用。
双膦酸盐对成骨 (成形) 和溶骨 (退行) 的影响正在研究中。其中一个研究认为:治疗停止后,原先在双膦酸盐治疗中减少的骨重构活动又重新开始变得活跃。双膦酸盐和其他药物被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会对四肢的长骨和椎骨有不同的作用。
最后分享一篇关于
“双磷酸盐药物使用”的最新共识文章
(暂为英文版)
请点击百度网盘
进行下载预览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1cBBERTXtUE23aNc2W0Wg 密码:x4tt)
本篇配图均来自网络
版权说明
本文原文来自美国成骨不全基金会Osteogenesis Imperfecta Foundation , 文章所有权始终归OIF所有,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已获得OI基金会授权可将原文翻译为中文版本,以供中国OI病友及公众阅读。翻译工作由Rare. Not. Alone志愿者小组完成,所有译稿著作权由瓷娃娃中心和Rare. Not. Alone志愿者小组共同所有,第三方想要公开使用系列译文需获得瓷娃娃中心和Rare. Not. Alone志愿者小组共同授权,如私自用于商业或盈利目的,一经发现将追究法律责任。
特别感谢
翻译:Kejia Yan
Yarson Li
Zhu Xianqun
校对:Wan Wei
特别感谢安徽省儿童医院骨科
金斌医生提供的审阅帮助。
留言板
还有哪些想了解的成骨不全小知识?
欢迎联系我们!
往期文章
【OI大讲堂 | 了解最轻型成骨不全症—— I 型(上篇)】
【OI大讲堂 | 了解最轻型成骨不全症—— I 型(中篇)】
【OI大讲堂 | 了解最轻型成骨不全症—— I 型(下篇)】
【OI大讲堂 | 成骨不全旅行小贴士(福利视频:自立生活障碍大闯关)】
微信扫描下图二维码
关注瓷娃娃公众号,了解更多罕见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