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大讲堂 | 遗传学知识(下)
OI大讲堂 医疗康复 OI大讲堂
当父母双方均为隐性成骨不全的携带者时,每个孩子都有25%的可能会遗传到来自父母双方的两个突变等位基因,从而导致患病。
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成骨不全,那么子女有75%的可能遗传到一个或两个成骨不全的基因。
检查可以帮助患者家属了解成员所患成骨不全的类型,提供一些疾病的自然进程预测(家庭面临的可能是什么),还能用来帮助希望进行产前诊断的父母。
上篇学习了显性、隐性遗传
和导致儿童患上成骨不全的四种情形
今天我们继续了解:
若父母双方都是OI患者时
子女的遗传原理和遗传几率
产前诊断的几种方法与风险
遗传学知识(下)
父母双方均为隐性成骨不全的携带者
当父母双方均为隐性成骨不全的携带者时,每个孩子都有25%的可能会遗传到来自父母双方的两个突变等位基因,从而导致患病。子女平均有一半的几率从父母一方接受正常基因,从另一方接受突变基因,成为和父母一样的携带者。有四分之一的几率子女遗传到两个正常的等位基因。隐性成骨不全患儿的正常兄弟姐妹有2/3(67%) 的可能是携带者。如果该携带者与另一位携带者结婚(这有可能出现在大家族内的婚姻中),这对夫妻有可能生下患有严重成骨不全的子女。如果已知引起病童疾病的基因突变,可以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其他子女是否是携带者。
父母双方都是成骨不全
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成骨不全,那么子女有75%的可能遗传到一个或两个成骨不全的基因。原理如下:25%的几率只从母方遗传到成骨不全的等位基因 (从父方遗传到正常等位基因),25%几率只从父方遗传到成骨不全的等位基因(从母方遗传到正常等位基因),25%几率从双亲遗传到2个成骨不全的等位基因。由于这种情况较为少见,遗传到成骨不全突变基因的儿童预后较难预测。(即使父母双方都患有轻度成骨不全)子女的症状很可能是重度甚至致命的。
产前诊断
检查可以帮助患者家属了解成员所患成骨不全的类型,提供一些疾病的自然进程预测(家庭面临的可能是什么),还能用来帮助希望进行产前诊断的父母。其中一类检查是检测导致成骨不全的胶原蛋白在质量或数量上的缺陷。第二种检测是直接检测来自血液样本的DNA,寻找造成成骨不全的基因突变。由于家族中只有2-4%几率再次生育II型成骨不全,现在很多遗传检测中心推荐孕妇在怀孕极早期进行超声扫描以确定胎儿是否患病。女性成骨不全患者或者配偶患有成骨不全的女性,怀孕后也可考虑产前诊断。进行产前诊断并不会强制父母选择终止妊娠,诊断获得的信息可能对妊娠期管理和分娩有指导意义。
1、超声扫描是最不具有侵入性的产前检查手段,风险也最低。通过超声,医生可以检查胎儿各种可能因成骨不全所引起的骨骼异常,如弯曲 (腿骨或手臂骨的弯曲)、骨折、骨骼异常短小,以及其他可能指示成骨不全症的异常情况。II型成骨不全一般可以在妊娠第14到16周被检查出,III型成骨不全在16到18周。虽然超声扫描有时可以诊断出较为轻度的成骨不全,这类成骨不全一般到妊娠晚期都很难被检测到。现在有各种不同类型的超声检查,有些探测胎儿成骨不全更加有效。即使超声检查由资深超声医生进行,想在胎儿出生前精确诊断成骨不全的类型依然困难。
2、绒毛穿刺取样(CVS)检测的是胎盘细胞,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用来检测能指示胎儿患有成骨不全的异常胶原蛋白或基因突变。绒毛穿刺取样可以在妊娠期10到14周时进行。绒毛穿刺取样有1%的流产风险。
3、羊膜腔穿刺术可以检测脱落到羊水中的胎儿细胞。因为这些细胞携带有胎儿遗传的所有基因,故而羊膜腔穿刺术可以用来检测导致成骨不全的基因突变。这项技术对于家中有成骨不全症患者,做过基因检测,已知携带有致病突变的家庭(包括之前怀孕生有成骨不全患儿的情况)来说最为有用。羊膜腔穿刺术可在15到18周妊娠期时进行。羊膜腔穿刺术有0.5%的流产风险。
多种因素会影响这些检测方法的效用和准确度。这些检查手段并不是在所有地区都能开展。当产前诊断做了绒毛穿刺取样或羊膜腔穿刺术,且胎儿有一个家长患有成骨不全时,有一份家长本人的胶原蛋白或DNA测试结果会更有帮助。家庭成员应与他们的医生、遗传学家或遗传咨询师讨论这些检测方法,以了解这些方法是否适合他们的情况。
注意:这份文档中的信息为一般介绍。家庭成员应当向有资质的医生或遗传学诊所寻求咨询。
本篇配图均来自网络
版权说明
本文原文来自美国成骨不全基金会Osteogenesis Imperfecta Foundation , 文章所有权始终归OIF所有,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已获得OI基金会授权可将原文翻译为中文版本,以供中国OI病友及公众阅读。翻译工作由Rare. Not. Alone志愿者小组完成,所有译稿著作权由瓷娃娃中心和Rare. Not. Alone志愿者小组共同所有,第三方想要公开使用系列译文需获得瓷娃娃中心和Rare. Not. Alone志愿者小组共同授权,如私自用于商业或盈利目的,一经发现将追究法律责任。
特别感谢
翻译:Xianqun Zhu, Kejia Yan
校对,审核:Wan Wei, Jie Xu
特别感谢武汉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廖云飞医生提供的审阅帮助。
留言板
还有哪些想了解的成骨不全小知识?
欢迎联系我们!
往期文章
【OI大讲堂 | 了解最轻型成骨不全症—— I 型(上篇)】
【OI大讲堂 | 了解最轻型成骨不全症—— I 型(中篇)】
【OI大讲堂 | 了解最轻型成骨不全症—— I 型(下篇)】
【OI大讲堂 | 成骨不全旅行小贴士(福利视频:自立生活障碍大闯关)】
微信扫描下图二维码
关注瓷娃娃公众号,了解更多罕见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