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至关重要",什么是融合?听参与者给你答案——
融合共生艺术节融合,共生,在一起
——2015融合·共生艺术节参与者说
今年第24个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是“融合,至关重要:全社会无障碍,赋权所有人”,与我们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多年来践行的公众参与、社会倡导、赋能发展、多元融合的理念不谋而合。
一个月前在我们和84亩地青年中心主办的2015融合·共生艺术节,以“不一样·在一起”为主题,在短短8天的工作坊和嘉年华中,我们见证了公众与罕见病、身心障碍社群伙伴的融合共生之美,在绘画、舞蹈、音乐、戏剧等艺术的天地里,大家纵情发挥,共生共融,神采飞扬。
什么是不同社群之间的融合?怎样融合?融合会带来什么?我们以为,这些伙伴的感言,是最好的答案:
无障碍绘画课堂上,我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群体,很多人是第一次见面。我们在同一块大画布上作画,每个人喜欢的颜色、线条、图案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这幅作品看似杂乱无章,但它包含众多绘画者赋予它们的意义。——张凤娟
我这次并不想直接说戏剧论坛本身,而是说说角色,说说身为社会中的一份子的自己。刨除主角,剧场中的角色有强势的姑姑,无奈的爸爸,艰难的妈妈,陷入感情困扰的同学,好心的校长和为生活奔波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恐惧,梦想,也都承担着社会和家庭赋予我们的责任和道德枷锁。这些让我想起了该隐与亚伯的故事,我们常常在别人的世界中担任反面角色却不自知,我们常常造成他人很大的痛苦。这反而是这个社会有意思的地方,充满矛盾,没有绝对的错与对,没有完美的人,这样想想,社会似乎美好了一点。
每个人都不是魔鬼,而我有时在他人的世界扮演着魔鬼。这个世界并不是正义的,但这个世界也并不是邪恶的。——胡一北
在一人一故事的学习和表演过程中,整体团队的相互配合和默契给我印象非常深刻,这是我以往参加任何团体活动都没有过的。在这里老师带大家做各种默契度游戏,非常好的教学方法。我们这些学员都是来自不同的群体,有瓷娃娃,有孤独症女孩的妈妈,还有热爱戏剧艺术的志愿者,等等……但是大家相互配合非常默契,做到了一起“死出去活回来”的境界。
通过一人一故事,也让我敢于尝试新的角色和挑战。虽然我们大多数学员都没有即兴戏剧基础,但是大家相互鼓励,相互赞美,让我有勇气去尝试新的角色---领航员。对于不太自信的我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增强了自己的自信,也感悟了不同的人生经历,收获了许许多多……——穆云辉
工作坊里有一个六、七岁年纪的小学员叫月月,她开心的时候唱着我们听不懂的歌,安静的时候会自己守在窗口看着窗外,她眼中的窗外是什么样子的呢?也许我们看到的是树,她看到的是花,我们看到的是汽车,她看到的是动物......
一天早上嘉嘉兴奋地对我说:“姐姐你知道吗?月月刚才跟我说早上好了!”还有一次,一位志愿者和月月一起看窗外,月月突然回过头来和他说“谢谢哥哥”,虽然只有四个字,也让他感觉非常幸福。
演出前,丸仔老师在每一张共生舞谱上都画上了一枚弯弯的月亮,有的在舞谱的中间,有的在左边,有的在右边,每一张上月亮的位置都不同,我们好奇地问丸仔老师那枚月亮是什么意思,丸仔老师说:“那是月月啊!如果月月不上台也没关系,大家就把她放进心里”。——元月
进入Anne老师的心音乐工作坊,和我之前想象的不一样。我发现大家也都是差不多的,也不太好意思,这让我放松了很多,但还是很尴尬。经过两天的一起学习、熏陶,我以为第三天就要上台演出,很忐忑,一会儿想放弃,一会又想上,来回徘徊。最终我决定,不管是失败,还是错误,不管要面对怎样的眼光,都要上。“敢于走上来”才是最重要的!表演结束时,大家报以热烈掌声,伙伴的双手大拇指给我一直盼望的信心和灵魂的安稳。
在和一起演出的伙伴吃饭时,他说自己是健康人来参与的。我明白了,为什么“共生艺术节,不一样,在一起”。我们的身体不一样,客观环境的不共融,使我们将键康的人和残障的人隔离开来,即使人们之间都没有隔阂,但是现实环境缺失共融性,把健全人的生活和残障者的生活隔离开来了。共生艺术节的意志,其实不在于你表演的如何,只要你表达出你的情怀,只要你上台,共生艺术节的意志,是把大家召唤在一起,大家不分健全与残障在同一个舞台共舞,提醒我们的心,提醒全世界的人们:“不要忘记,虽然我们不一样,但我们是在一起”——陈志祥
篇幅所限,还有太多感受和故事,以后慢慢讲给你听。你可以点击下面的标题,了解艺术节那些有意思的人和事儿:
艺术,让不一样的我们在一起!|2015 融合·共生艺术节圆满举办
人人皆可舞?是的,用身体发现生命的可能……|艺术节共生舞蹈工作坊学员随笔
当房间装下了太阳系,当视障者成为引导者……|艺术节论坛剧场工作坊首日小记
想了解更多精彩?
扫描下图二维码
关注瓷娃娃公众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