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大讲堂 | 成骨不全患者如何自我监测心血管类疾病?
OI大讲堂首先成骨不全患者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确实有变高,但整体来看并不多见,病友们可不必过于担心。在成骨不全患者中比较常发生的心血管类疾病是二尖瓣脱垂,当需要手术治疗时,成骨不全患者可以进行瓣膜置换手术。心血管疾病起病隐匿,长期无临床症状,很难察觉,病友们应注意预防,定期体检,当存在相应风险因素时(三高加肥胖和吸烟),及时就医筛查评估风险,积极干预预防疾病的发生。
上期,我们了解了
成骨不全对心血管系统有没有影响
影响有多大?
今天,我们来看看
成骨不全患者
应如何自我监测心血管类疾病?
心血管疾病又有哪些风险因素呢?
- 成骨不全症与心血管疾病(下)-
作者:孟焕
特邀审校:北京阜外医院心内科田间医生
了解了可能存在的风险,成骨不全患者应如何早期自我监测识别心血管类疾病呢?
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成骨不全患者的预防策略,但其实通用的预防策略对成骨不全患者同样适用。非官方意见的个人总结是:定期体检,早期筛查,积极干预。
首先针对成骨不全患者最常见的二尖瓣脱垂及其他瓣膜类疾病,一般二尖瓣关闭不全较轻,多数无症状,或仅有心悸,乏力,体位性晕厥等,相对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主动脉瓣反流常出现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部分患者有胸部或头部强烈的搏动感,同样也会出现疲劳、乏力、体位性头晕。若常出现如上情况,患者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胸部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有助于明确瓣膜受累情况。
更重要的是,从心血管类疾病这一大类疾病的角度讲,疾病的一大特点就是早期常常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近几十年来围绕着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期望早期发现识别在未来可能发展出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并进行早期的干预。心血管病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个体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不仅取决于某一个危险因素的水平,还取决于个体同时具有的危险因素数目。多个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导致某一因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显著增加。现有对心血管疾病的管理方法是根据患者风险进行分级管理,那么对成骨不全患者来讲,其实无须自己学会复杂的心血管风险评估体系,真正需要重视的是了解哪些是风险因素,当在自身出现相应情况时,给予重视,定期筛查,寻求医生意见,尽早积极干预。
那么心血管疾病有哪些风险因素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人们常说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外加肥胖和吸烟。下面分别对这几种风险因素做简单的介绍:
血压的监测与控制,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独立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8岁以上健康成人至少每2年监测1次血压,35岁以上成人至少每1年监测1次血压;高血压易患人群(正常高值人群、超重或肥胖、高血压家族史、年龄>55岁、高盐饮食或过量饮酒)应每半年测量1次血压,以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有个别研究指出成骨不全患者患的高血压风险也有所增高,应每半年测量1次血压。如成骨不全患者已诊断高血压,应遵医嘱重视血压控制。
最后写道这里总结一下,首先成骨不全患者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确实有变高,但整体来看并不多见,病友们可不必过于担心。在成骨不全患者中比较常发生的心血管类疾病是二尖瓣脱垂,当需要手术治疗时,成骨不全患者可以进行瓣膜置换手术。心血管疾病起病隐匿,长期无临床症状,很难察觉,病友们应注意预防,定期体检,当存在相应风险因素时(三高加肥胖和吸烟),及时就医筛查评估风险,积极干预预防疾病的发生。
往期文章
【OI大讲堂 | 像我这样的残障人去挑选衣服,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OI大讲堂 | 六岁的她爱跳舞也爱运动,来认识下盖比吧!】
【OI大讲堂 | 成骨不全的听力问题和治疗方法(中)】
“在一起,让改变发生”
长按识别二维码
支持瓷娃娃中心
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