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去给他们当病例”——病友走访系列之四

  冰桶挑战 
2014-08-29 19:45


“我可以去给他们当病例”

——病友走访系列之四

文/黄洲承、刘敬文

编者按:继牛大哥、必丹、魏老师之后,昨天,我们走访了一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老李。就在同一天,我们在发布的文章中讨论了罕见病病友求医难、确诊难、缺医保等问题,而老李也被这些问题所困扰着,真是一次谁也不愿发生的巧合。热情达观的老李,又有着怎样的需求与梦想呢?


老李(化名)是一名国企员工,今年62岁,退休后又被单位返聘。当我们一路寻找到他单位办公地的门口时,他从不远处的一扇门里露出大半个身子,张开胳膊向我们打起招呼,示意我们过去。一米八左右的大个儿,宽松的衬衫,让他显得更为消瘦。他在前面领路,一手拄着一支拐棍,两条腿已经很不灵活了,慢慢地向办公室里挪动,中途有一段很短的楼梯,老李爬得有些吃力和缓慢,不过倒也没有大碍。他是一位开朗健谈的老先生,刚一坐定,就跟我们聊了起来。

老李前年年初发病,刚开始是左腿有问题,走路时蹭地。那时不知道是什么问题,于是就去各个医院检查,从头到脚查遍了,查不出有任何问题,但这病症是明摆着的,最后确诊是运动神经元病——用老李的话说,“凡是现代医学设备检查不出来的病,最后就统统被诊断为神经病”,调侃中透着几分无奈。去年,他总共找过五位知名的医学专家,中药、西药、针灸以及按摩,都试过,没有任何作用。前段时间又找了号称著名老字号中医院的专家,连续吃药三个月,也没有丝毫效果。

老李还去过某医院,那里有一个疑难病专家组,由四五个国家级大专家组成,挂一次号五百块钱。进去后,三四分钟就让出来,得出一结论说可能是某某病,但也确诊不了。这种情况让老李对其特别气愤,觉得他们不开药也不治疗、看完之后也不能医治,这不是利用老百姓迷信专家的心情,让病人白花冤枉钱吗?后来老李有些理解了,大概是因为确诊也意义不大,因为吃药没法根治又很贵,加上没有医保,最终都是花了冤枉钱,但他还是觉得:“这些所谓的大牌名医,他们这种行为不就是骗人嘛,何不直接告诉人家呢?”

当被问及当下有何个人需求时,老李摆了摆手,“我没什么个人需求,我跟你们说那也是给你们添麻烦,我都这样了还能有什么需求呢?”得病两年多的老李如今对这个病的情况已经是相当了解。他继续说道:“要真说需求,我倒是有两个。病人最大的需求是什么呢,不就是有药可吃嘛。可是现在,不管找哪个知名专家,最后开的就是同一种药——力如肽,全世界就恰恰只有这一种药,恰恰很贵,又恰恰没纳入医保,一个月四千三,吃一粒就八十多,对于有经济基础的人来说,可以吃,但对于一般工薪家庭,没纳入医保谁吃得起呢?为什么不可以给这一种药纳入医保?另外,这药只能稍微延缓你带呼吸机的时间,真是越吃心情越沉重。”

老李顿了顿,好像想起什么似的,立即起身颤颤巍巍地挪到外屋给我们拿来一张小纸片,他有些激动地说,这是自己从报纸上剪下来收藏的,是一则关于“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立的消息。“要说我第二个需求,既然成立了国家级的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心,请的还都是院士,拿着国家的钱,非疑难症有什么好研究的,像我们这种病症你不研究那你研究啥?我都想过了,我可以去给他们当病例,我愿意成为他们的研究对象。”

老李经济上虽然还可以,但还是会心有余悸,因为这么看病就是一个无底洞。由于这药没纳入医保,老李说没钱的时候就不看了,这么看下去只会给家人增添负担。老伴儿平日不仅要帮闺女照看两个孩子,帮他们做饭,然后还得回来给自己做饭。老李的生活目前还能够部分自理,只是由于下半身僵硬,身体很难保持平衡,不小心就会直直地摔倒在地。

这几年,老李和老伴儿一起,像港澳台和泰国这些地方都去玩了玩,接下来还准备坐游轮去韩国,因为这种方式不用走多少路,对老李的身体来说也比较适宜。

老李的女儿之前在给瓷娃娃打电话时告诉我们,父亲是一个特别要强的人,什么事情都自己一个人扛,在家人面前总展现出一副不太在乎这些的样子,其实自己心里特别难受。当我们向他表述女儿对他的描述时,老李顿时动容,眼泪彷佛瞬间要夺眶而出,他微微仰起头,长吸一口气,强忍住了眼泪。

临告别前,老李跟我们说道,在有生之年,如果能保持现在这种情况,拿着两根小拐杖能走路,已然是自己最大的奢求。


本文版权属于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http://www.chinadolls.org.cn/),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