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自卑,悦纳自我——自卑以及自卑对我们的影响(一)

2023-04-10 19:00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小伙伴,害怕说错话,一说话就脸红?
常常脑海中会有不如别人的想法,让自己陷入自卑?
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
对未来充满无力感,不敢去构想未来?
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然而束缚我们的不是身体,而是自己的心态。去年,瓷娃娃中心邀请到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残障肯定咨询师瓷娃娃病友余静给我们带来“摆脱自卑,悦纳自我”成长营。接下来,我们会把课程内容发送出来,希望通过此次内容的分享,可以让你去认识自卑是什么、发现自我闪光点,突破自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说到自卑,我们经常听到的说法是“某某性格自卑”。这种说法对不对呢?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性格自卑”是个不正确的说法。我们还会听到另外一个说法:“自卑心理”。这个又是什么意思呢?既然自卑不是性格,那么自卑到底是什么?
自卑又称为自卑感,是指个人体验到自己的缺点、无能或低劣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奥地利有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家叫阿德勒,他写了一本非常经典的书叫《自卑与超越》。在他看来,自卑感是人类正常的普遍现象,源于我们婴儿时期弱小的无助感,后来因心理、生理和社会的障碍而加重。
注意哦,上面这段话谈到了几个重点:

1. 自卑感是一种情绪体验。
2. 这种情绪体验很普遍很正常。

3. 自卑感有三个层面:心理、生理和社会。


理清这三点非常重要,因为这让我们明白自卑感不分性别、年龄,社会地位,跟身体是否健全也没有必然关系,只要是人都多多少少会有自卑感,它更不是什么性格特质,而是像诸如开心、沮丧、委屈一样的情绪体验,并且这样的情绪体验有可能是出于个人的因素,比如没有能力去完成某件事情、一些错误的认知:比如认为性格内向是不好的、或者身体不够强壮,患有某种疾病等,同时也有可能是出于社会的污名和排斥。这一点在咱们残障伙伴的经验里就非常普遍。比如残障常常被视为弱小的、无能的、不正常的,是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和负担。由于社会环境、社会制度对于残障人的支持仍然十分匮乏,导致残障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受到排斥和否定、贬低,无论是求学、求职还是婚恋和生育都困难重重。残障人被视为二等公民。一些持有社会达尔文主义观点的人甚至认为残障的孩子不应该出生。当这样的受挫甚至受伤的经历不断累积强化,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自卑的情绪体验。
图片
听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困惑不解,咱们残障伙伴因为身体和社会原因而产生自卑感可以理解,但那些有钱有地位身体健全的人自卑从何而来呢?有一部英国电影叫《国王的演讲》,讲的是国王乔治六世的故事。乔治六世从小患有口吃,但是作为一国之君的他需要经常在公众面前演讲,这让他感到非常大的压力,他为自己无法流利的在公开场合讲出一段话而感到自卑。
既然国王会因口疾自卑,那有钱人就可能会因长相自卑,长相好看的人可能会因学历不高自卑,高学历的人可能会因出身贫困自卑……
当我们了解到自卑是种人人都可能会有的情绪体验,并不是某个身份专属的心理特征,它不能完全归因于所谓的个人“心态不好”,也要去检视社会环境阻碍对人的伤害和影响,当我们了解到这些之后,现在的我们对于自卑感这件事,是不是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呢?如果有的话,请大家可以把这些新的认识和想法写一写。

讲者介绍

图片

余  静——轮椅上的瓷娃娃。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残障肯定咨询师,性与性别友善咨询师,情绪管理师。武汉市小渔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始人,湖北省婚姻家庭研究会生命关怀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实习生督导。策划并管理过包括弱势群体心理支持,残障人士亲密关系,武汉首届共生舞以及长者口述影像等多个公益项目。


你还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我们

新浪微博:@瓷娃娃

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dolls.org.cn/

今日头条:

http://www.toutiao.com/c/user/4984247498/#mid=4984247498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