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次李梅教授给我们做了关于成骨不全症病理机制,药物应用以及外科手术等讲解。
本期我们跟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邱文娟教授一起接着探讨关于成骨不全症的内科管理以及药物应用和未来药物的展望。
对于OI因为其骨骼强度取决于骨骼质量和骨骼结构,OI中杂乱无章、矿化程度高的骨基质,尚无药物可直接改变骨的结构。目前抗骨质吸收的双膦酸盐药物已被广泛认为是一线治疗方案,双膦酸盐已使用30年,可有效提高脊柱骨矿物质密度,降低长骨骨折风险,特别是儿科OI患者,能有效改善OI患者的活动能力,静脉注射双膦酸盐是最广泛使用的药物治疗方法。但是要确保治疗前维生素D血清水平保持“充足”。
双膦酸盐治疗成骨不全症的机制是双膦酸盐通过使破骨细胞失活或加速破骨细胞凋亡从而抑制骨质重吸收发挥作用。在人的骨头里,有“一成一破”两种细胞,即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成骨细胞是促进新骨的形成,破骨细胞则是消化旧骨。正常人体内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保持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使得骨骼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当成骨细胞功能异常的时候,我们就用药物作用于破骨细胞,抑制破骨细胞,促进破骨细胞的凋亡,抑制骨质重吸收。使得骨质量增加。双膦酸盐有两种:含氮类的和非含氮类。含氮类的破坏破骨细胞的形成,存活和细胞骨架动力学;非含氮类的引发破骨细胞凋亡。常用药物有第二代的双膦酸盐:阿仑膦酸盐,帕米膦酸盐。第三代双膦酸盐:利塞膦酸盐,唑来膦酸盐。因为第三代双膦酸盐具有环状侧链提高了抗吸收性能,延长了半衰期从而延长了用药间隔时间。给药时间可延长为半年。对于使用双膦酸盐最佳剂量、频率和治疗持续时间目前尚未达成共识;帕米膦酸钠 9-12mg/kg/年;唑来膦酸盐 0.05mg/kg/6月,初次使用适当减少剂量;口服阿伦膦酸盐剂量:2.5-10mg/天;70mg/周。骨皮质厚度和骨小梁数目的增加发生在开始双膦酸盐治疗2-4年,因此多数儿童将接受2年以上的双膦酸盐静脉注射治疗。然后根据骨折、骨痛、骨密度进行剂量的调整。随着腰椎Z值评分的升高,可使用维持剂量至生长停止。
目前除了双膦酸盐,也有其他药物逐渐进入临床应用,也有一些还在实验阶段(如图)。
邱文娟教授重点为我们介绍了OI的管理。管理的目标就是要让我们的患友实现自我照顾、改善行动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OI中重度患者,从小家长照顾要非常小心,比如穿衣,洗澡,换尿布等日常生活照顾,一定要避免造成患者受伤。日常要避免患者呼吸道感染,因为感染会加重病情。另外要按计划接种疫苗。定期为患者做检查,比如眼科、牙科等。同时患者的体重也要控制合理。本身患者运动量较少,体重容易增加,这样就加重行动的负担。所以平时饮食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尽量避免过多摄入碳水化合物。对于OI患者要注意针对性的关节伸展,防止关节粘连;做一些有助于增强肌肉的运动,防止肌肉萎缩;适当做一些提高骨量的运动,有助于病情的缓解和治疗;有计划的做一些运动技能的训练,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在OI的康复中,适当增加运动量对机体功能加强与重建非常重要。运动形式可多样,比如走路,游泳。定期做跟腱/髋屈肌等肌肉拉伸。避免被动的扭转,接触性运动可能发生轻微创伤的运动。另外就是增加适应性器材,比如助行器,拐杖,轮椅等,能够补偿自身不足的设备。
成骨不全症的治疗具有挑战性和复杂性,早期诊断和风险分层评估对患儿长期管理作用重要,需要多学科长期的跨专业干预,双膦酸盐药物治疗可预防儿童的复发性骨折,OI需要终身治疗和管理。
内容编辑:珞心
特别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内分泌遗传科执行主任 邱文娟教授提供审阅帮助新浪微博:@瓷娃娃
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dolls.org.cn/
今日头条:
http://www.toutiao.com/c/user/4984247498/#mid=4984247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