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2022年1月1日,第七届瓷娃娃全国病友大会暨首届罕见骨病病友交流会在网络成功举办,全国数千名罕见骨病病友相聚云端,和海内外医学专家、爱心人士、明星嘉宾等一起,通过医学论坛、专题工作坊、医工结合创新分享、跨年晚会等环节学习、交流、联欢,了解罕见骨病医疗康复知识,展现罕见骨病群体不凡风采, “在一起,让改变发生” 。
(点击下方视频观看各方支持伙伴、嘉宾为本届大会和广大罕见骨病病友送上的新年祝福)
,时长 05:12
切换到横屏模式
继续播放
继续观看
第七届全国瓷娃娃病友大会圆满举办:在一起,让改变发生
观看更多
,
第七届全国瓷娃娃病友大会圆满举办:在一起,让改变发生
本届大会由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主办,中国罕见病联盟任指导单位,病痛挑战基金会、北京袖珍人之家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罕见病诊治中心任战略合作伙伴,凤凰网公益、新浪健康、医学界传媒、京东健康对大会部分环节进行在线直播,在线观看总人次逾180万。 12月31日上午,大会正式开幕(点击了解开幕式详情 ),中国罕见病联盟执行理事长李林康,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张学,OVCI我们的家园-中国项目部首席专家、北京市西城区我们的家园残疾人服务中心顾问杜乐梅和国际合作志愿组织-我们的家园(意大利)北京办事处项目经理Tagetti Riccardo(魏旦溪)先后为大会致辞,肯定了瓷娃娃中心自2008年成立以来的病友服务工作,倡议各界给予罕见骨病群体广泛支持。
开幕式嘉宾,左上至右下:主持人吴丹,中国罕见病联盟执行理事长李林康,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张学,OVCI我们的家园-中国项目部首席专家、北京市西城区我们的家园残疾人服务中心首席顾问Celestina Tremolada(杜乐梅)、国际合作志愿组织-我们的家园(意大利)北京办事处项目经理Tagetti Riccardo(魏旦溪),罕见骨病病友代表沈强,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创始人、病痛挑战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奕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分泌遗传科执行主任邱文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教授、上海市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主任顾学范,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遗传系教授赵秀丽,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科主任章振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教授张惠文,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助理教授董咚,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骨科主任王延宙,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主任张晓黎
在主旨发言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教授、上海市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主任顾学范教授,系统地介绍了代表性罕见骨病的发病机理、诊疗手段;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章振林教授,结合本院诊疗的数百个病例,讲述了成骨不全症群体的诊疗经验与体会;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助理教授董咚,介绍了《成骨不全症患者综合社会调查》,报告显示,未成年患者家庭的医疗负担较重,患者整体上受教育、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本届大会上, 瓷娃娃中心医学顾问委员会和全国爱心医疗网络正式宣告成立 ,医疗网络中的医院将持续通过多学科协作体系的建设,为罕见骨病群体提供完善的诊疗康复服务。瓷娃娃中心创始人、病痛挑战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奕鸥对支持本届大会的各方表示了感谢,瓷娃娃中心主任张晓黎回顾了近年来中心在病友服务、医疗推动、教育就业支持方面开展的工作,并介绍了今后的工作计划。
(点击下方视频观看瓷娃娃中心10余年来的发展历程)
,时长 02:42
切换到横屏模式
继续播放
继续观看
第七届全国瓷娃娃病友大会圆满举办:在一起,让改变发生
观看更多
,
第七届全国瓷娃娃病友大会圆满举办:在一起,让改变发生
12月31日下午,大会的四场医学平行论坛同时进行, 围绕成骨不全症、软骨发育不全症、低磷性佝偻病的诊疗和罕见骨病的多学科协作、全人康复理念, 四场论坛的海内外医学专家进行了深入分享与交流,让关注大会的广大罕见骨病病友及相关人士收获颇丰。(我们将持续推出各分论坛的详细介绍,敬请持续关注) 成骨不全症常常导致患者易骨折、骨畸形,相关分论坛从疾病的内科、外科、药物、脊柱问题、五官问题等方面的治疗方案,到全病程管理、多学科协作、康复理念,再到最新的疾病研究进展,来自德国、意大利和北京、上海、济南、天津、深圳、武汉等地的医学专家进行了详细阐述。
“成骨不全症分论坛”主持与发言嘉宾,左上至右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徐潮,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李梅,成骨不全症病友王梦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分泌遗传科执行主任邱文娟,成骨不全症病友甄廷亭,德国科隆大学儿童罕见骨骼疾病系主任 Prof. Oliver Semler,北京市西城区我们的家园残疾人服务中心主任孙利宁,意大利米兰大学康复医学教授 Dr. Paolo Fraschini,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孙妍,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关节矫形科主任任秀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骨科副主任医师李天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骨科主任医师王延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教授沈品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骨科/脊柱中心主任杨军林,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助理院长、骨科医学中心副主任、小儿骨科主管杜启峻,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小儿骨科专科副主任尹世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小儿骨科副主任唐欣,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孙宇 软骨发育不全症会让患者身高严重受限,同时容易导致颅颈、脊柱畸形,相关分论坛邀请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地的医学专家,从疾病的手术、药物治疗到脊柱畸形治疗方案,全面介绍了软骨发育不全症的诊疗手段。
“软骨发育不全症分论坛”发言嘉宾,左上至右下:北京袖珍人之家发起人、主任袁纳纳,一米三的视界发起人沈继良,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巩纯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遗传中心执行主任余永国,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助理院长、骨科医学中心副主任、小儿骨科主管杜启峻,天津医院小儿骨科副主任医师张中礼,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性腺学组负责人伍学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神经外科门急诊主任吴浩,北京积⽔潭医院⾜踝外科副主任医师杜辉 ,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主任医师郭盛杰 低磷性佝偻病易误诊,延误治疗会使患者腿部畸形、发育受限,相关分论坛邀请了上海、济南、深圳、广州等地的医学专家,从疾病的内科、外科治疗到多学科协作、口腔护理、生育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为病友家庭答疑解惑,同时,根据病友们的需求,本论坛介绍了相关保障政策现状与政策倡导理论。
“低磷性佝偻病分论坛”主持与发言嘉宾,左上至右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副主任医师孙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张惠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教授沈品泉,低磷性佝偻病患者关爱之家李彩虹,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口腔医学部高级医生李孟铨,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医务社工、项目官员刘玉丛,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遗传与内分泌科副主任曾春华,病痛挑战基金会副秘书长孙荣甲,病痛挑战基金会政策研究项目总监郭晋川,价值医疗顾问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健康国策2050学术平台总编辑梁嘉琳 “罕见骨病多学科协作与全人康复”分论坛,围绕这两大话题,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武汉协和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分别介绍了本医院罕见骨病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服务的经验,北京市西城区我们的家园残疾人服务中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介绍了罕见骨病全人康复、多学科管理方面的康复经验,同时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和附属省立医院、瓷娃娃中心的嘉宾介绍了罕见骨病的口腔管理、前沿研究、家庭护理、患者组织的病友服务工作等内容。
“罕见骨病多学科协作与全人康复”分论坛主持与发言嘉宾,左上至右下:山东省康复医院副院长王锋,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助理院长、骨科医学中心副主任、小儿骨科主管杜启峻,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小儿骨科专科副主任尹世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小儿骨科主治医生洪攀,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小儿骨科副主任唐欣,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医务社会工作办公室主任尉真,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遗传科主任医师贾颐舫,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孙妍,病痛挑战基金会医务社工霍国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副研究员鲁艳芹,北京市西城区我们的家园残疾人服务中心主任孙利宁,北京市西城区我们的家园残疾人服务中心业务主任孙丽佳,北京市西城区我们的家园残疾人服务中心物理治疗师王鹏,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物理治疗部经理杨晓光,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项目主管周欢颜,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李珍,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社工刘玉丛,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外科护士长王莉莉,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行政主管穆云辉,病痛挑战基金会副秘书长孙荣甲
医工结合、专题工作坊、跨年晚会:覆盖多元需求 呈现病友风采 大会特别设立了两场“医工结合创新分享”环节,针对罕见骨病群体对康复、辅具的重要需求,邀请科技机构、医疗公司,为病友们带来最新的康复设备、辅具、可穿戴设备的展示与讲解,拓展大家视野,让病友们充分感受到,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辅具技术的进步,便利出行、自在生活、拥有独立自主的人生,将不再遥远。
“医工结合创新分享”发言嘉宾,左上至右下:病痛挑战基金会医学与科技创新项目总监龙天伟,清华大学未来医工结合兴趣团队陈威廉,奥托博克邓婷婷、孟川,远也科技朱筠,DF创客社区黄帅,零动医疗马俊鸿,瑞森医疗郑聿廷
1月1日,大会四场专题工作坊,从教育、遗传与生育、就业创业、社交、自立生活、家庭支持等方面,邀请医学专家、心理学导师、资深公益人和有着丰富经验的病友作为嘉宾,通过线上互动,和广大病友展开了深入交流,让大家在知识学习与故事聆听中,感受到了罕见骨病群体在独立生活、组建家庭、融入社会等方面的无限可能。
“遗传与生育专题工作坊”主持与发言嘉宾,由左至右: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遗传科主任医师贾颐舫,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医学遗传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赵秀丽,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胎儿医学科主任、产前诊断中心主任孙路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副顾问医生、 副主任医师王天任
“教育专题工作坊”主持与发言嘉宾,左上至右下:北京市西城区我们的家园残疾人服务中心学能中心负责人岳连香,OVCI我们的家园-中国项目部首席专家杜乐梅,北京市西城区我们的家园残疾人服务中心社工岳红霞,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社工、项目官员刘玉丛,北京市西城区我们的家园残疾人服务中心业务主任孙丽佳,成骨不全症病友王奕喆,成骨不全症病友郭延妮
“家长支持专题工作坊”主持与发言嘉宾,由左至右:广州市缘爱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陈冰雁,广州市缘爱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麦红红,广州市缘爱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机构社工孔碧莹
“就业创业及独立生活专题工作坊”主持与发言嘉宾,由左至右:武汉市小渔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始人余静,罕见骨病优秀创业代表王妙
大会期间最激动、最欢乐的高潮,莫过于12月31日晚的跨年晚会啦!海内外多才多艺的罕见骨病病友们,携手新锐唱作人蒋一侨和宣南乐队、大粉乐队、8772乐队等特邀嘉宾,为大家带来了歌曲、舞蹈、皮影戏、乐器演奏、漫画绘制等缤纷多彩的节目,大家欢聚云端,最后,在一曲各地病友“云合唱”的《脆弱的力量》中,和广大观众共同迎接崭新的2022年。 2022年1月1日下午,第七届瓷娃娃全国病友大会暨首届罕见骨病病友交流会圆满落幕。 在此,我们对所有支持大会顺利召开的专家、伙伴机构表示深深的感谢。 两天来,从海内外资深医学专家的讲解,到创新性辅具的展示,从爱心医疗网络的建立,到最新调研报告的发布,从专题工作坊对病友需求的全面聚焦,到跨年晚会上一张张欢乐的笑脸,大会汇聚病友、专家、创新机构、志愿者、各界爱心力量,携手向前,期待为罕见骨病群体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一起,让改变发生”,让我们告别2021,相约2023,第八届瓷娃娃大会再度欢聚!